ARTICLES

与建筑师隈研吾和艺术的邂逅|白石画廊新空间设立纪念

2023.04.28
INTERVIEW

隈研吾 白石画廊新加坡

白石画廊不仅在银座设有2间店铺,就连在轻井泽、台北及香港都设立了空间。 2023年也在北京、新加坡及首尔设立了三个新空间。这些新开设的空间皆是邀请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设计规划。这次我们针对白石画廊的新空间设计,向在日本国内外参与着各种建筑专案的隈研吾先生进行了访谈。

关于日本的代表性建筑师-隈研吾

白石画廊北京 摄影:朱雨蒙

隈研吾是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瞩目,并于1990年代成为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性人物,以「那珂川町马头广重美术馆」及位于万里长城附近的「竹屋」等作品为契机,在国际间知名度大增。他目前也参与了日本国内外的众多专案。

隈研吾的建筑特色主要为融合自然与光之面貌的设计,以及强调与周遭环境的调和。由于在其建筑作品的结构与设计上皆充分利用了木材等材料之特性,因此也被称为「和之大师」,除此之外,他也为自然、技术与人类之间开辟了新的关系,并且展现在建筑之中。他也有为自身的活动撰写文章的习惯,至今已写出多本著作。

隈研吾与艺术的相遇、诀别与再会

隈研吾在白石画廊北京

隈研吾在世界各地设计了各种不论规模大小的建筑,然而他在学生时代曾经烦恼过自己应该朝建筑师或是艺术家的道路迈进。隈研吾在高中时期对艺术抱持兴趣,甚至非常喜爱阅读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的著作《点・线・面》(原著作出版于1926年,日译本出版于1959年),然而最后他选择踏上与外面的世界更加紧密相关的建筑之路。

一路以建筑师的身份持续走来的隈研吾,至今也着手设计过许多与艺术相关的建筑。其中包括「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会场结构」(1995年,意大利)、在面对材料与施工上对隈研吾产生极大影响的「石之美术馆」(1998年,日本)、以建筑方式展现出如同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作品般的空间结构「那珂川町马头广重美术馆」(2000年,日本)、自然与艺术相融合的「长崎县美术馆」(2005年,日本)、灵感来自日本的传统建筑技术-双层格子的「三得利美术馆」(2007年,日本)、吸引游客从都市的喧嚣中进入这个名为美术馆的精神世界中的「根津美术馆」(2009年,日本)等日本国内众多美术馆。.

另一方面,隈研吾自2010年代开始也着手为众多国外的美术馆进行设计,主要作品包括:以宛如粒子堆积般的柔软正面外观为特色的「马赛现代美术中心」(2013年,法国)、与过去曾为茶园的山丘融为一体的「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2015年,中国)、尝试透过穿透建筑物的大型孔洞将市区与河川相连的「V&A丹地分馆」(2018年,英国)、崎岖不平的外观会让人联想到有着四块地壳板块相互碰撞之特殊历史的武藏野台地的「所泽SAKURA TOWN 角川武藏野Museum」(2020年,日本)、拥有仿照世界五大洲设计之庭园的「阿尔贝·卡恩美术馆」(2022年,法国)、将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特色融入空间中的「安徒生博物馆(Hans Christian Andersen Museum)」(2022年,丹麦)等,隈研吾所设计的建筑会根据该地区和该美术馆的主题来改变姿态。

在画廊设计方面,隈研吾也于2017年及2018年分别着手设计规划「白石画廊台北空间」及「白石画廊香港 / H Queen’s」的室内装潢。虽然这两个空间与美术馆相比都相对较小,然而在设计上都清楚地呈现出隈研吾的建筑理念。

白石画廊香港/ H Queen’s

ー画廊空间有着非常明确的使用目的,当您在设计规划时着重哪些方面?

 艺术空间是一个引导我们从日常生活进入非日常世界的特别场所。当我们亲自走入其中,感受着光、声音、温度与空气的同时,与作品邂逅时情绪高涨,感受到难以形容的兴奋、期待和惊喜。画廊就是这样一个引导空间,同时也是让访客忘却时间、沉浸在作品中的空间。我认为这些就是观赏艺术时所须的要素。因此,我的设计企图将引导空间与消除建筑存在感并具有高抽象度的展示空间融为一体。

隈研吾为白石画廊北京设计的概念性草图

ー是否有在工作上对您产生影响的艺术家吗?

 白发一雄的作品让我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与来自西方的抽象画不同,他的作品透过描绘人类的流动笔触,生动地将人类的肉身投影传播到海外。我希望自己的建筑也能拥有如同他所创作的作品般的质感。

以前,我在和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畅谈时,他也提到自己的家中展示着白发一雄的作品,并且在谈话中偶然发现我们在观赏白发一雄的作品时,都有相同的感受。

取自在白石画廊台北空间的『具体人在台北』2019,右边墙壁上排列着白发一雄的作品

隈研吾认为的「WHITESTONE(白石)」

白石画廊台北空间

白石画廊台北空间是隈研吾首次为白石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画廊的正面木头外观是采用截面尺寸为105mm方形的桧木。透过将木材边错开边层层堆叠而上,与现有建筑的刚硬结构框架分离,在城市中打造出一个有机空间。

隈研吾在室内装潢上也采用了相同尺寸的桧木,在楼梯与柜台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平缓的隔墙。透过单一材料的使用,创造出复杂且多样的空间,追求能够超越白盒子并且展现出艺术空间的无限可能。

ー您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对白石画廊台北空间和香港的空间进行了室内设计。您在设计白石画廊时,有特别着重于哪些要点吗?

 白石画廊的设计上,我特别着重于该如何让能够强烈展现都市特色的「个性」,以及从平面作品到多媒体等各种层出不穷急速进化的现代艺术都能够被容纳的「灵活可变性」共存。

当人们被一个展现都市个性与活力的地标性建筑所吸引,并在踏入的瞬间,呈现于眼前的是一个远离周边吵杂的寂静「非日常」空间,等待他们的则是与未知艺术世界邂逅的惊喜。我一边想像着如此另人心动的体验,一边设计规划着。

隈研吾为白石画廊北京设计的概念性草图

ー最后,白石画廊在2023年也将陆续在北京、新加坡、首尔及亚洲设立新据点。各地的文化、风俗与历史对您在设计上有哪些影响吗?

 在世界各地持续进行白石画廊的工作时,我希望能将各个城市的文化及特色植入空间中,在城市中创造出一个能够吸引人们,如「地标」般存在的设计,并非反覆以单一固定的方式来进行各地的空间设计。我希望能够透过自己的设计让白石画廊在城市中心生动地展现出所在城市的个性,成为一个具有向心力的「目的地」。

白石画廊北京空间开幕展 - 我爱中国

隈研吾连建筑的主体也格外讲究木材及石材等材料的特质。除此之外,他也会将场所的使用目的及建造之处的特性与建筑相结合。白石画廊与建筑师隈研吾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将会对各个空间带来什么样的差异呢?敬请期待在隈研吾的独特世界观下诞生的画廊空间。

隈研吾 白石画廊新加坡

关于建筑师隈研吾

隈研吾 (c) J.C.Carbonne

出生于1954年。 1990年成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曾任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东京大学教授,现为东京大学特别教授/名誉教授。目前着手的专案在30多个国家中进行。他开辟了自然、技术与人类之间的新关系,并且展现于建筑之中。主要著作为《点・线・面》(岩波书店)、《人的住处》(新潮新书)、《负建筑》(岩波书店)、《自然的建筑》、《小建筑》(岩波新书)等其他众多著作。

Subscribe Our Mail Magazine

If you chose to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nd exclusive offers by email.

RELATED ARTICLES

FEATURES

  • ARCHIVE

  • ARTIST NEWS

  • EXHIBITIONS

  • GUTAI STILL ALIVE

  • SPECIAL

View more

MAIL MAGAZINE

If you chose to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nd exclusive offers by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