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邊行久: 回顧展 1950s – 1960s
2020.08.01 - 09.20
提到磯邊行久,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發表於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環境藝術之一〈河在哪兒?〉,黃色旗幟飄揚在綠油油的田野間,以土地為畫布,利用鮮明的色彩對比,連結蜿蜒的虛線曲線,標示出信濃川的歷史過往河道,透過引領人們認識環境的變遷,這是早年學習藝術,爾後專研生態環境學的磯邊行久近幾年熱衷的創作方式。藝術祭策展人北川富朗曾經如此形容:「磯邊行久所做的事正是我想做的:美術=掌握人類自然與文明之間關係的方法。」
2018年磯邊行久紀念越後妻有清津倉庫美術館盛大開幕,館內展出磯邊行久歷年的作品,除了與環境調查相關的項目之外,還包括油畫、紋章系列作品、降落傘衣計劃相關製圖,讓參訪者驚艷於磯邊創作歷程的曲折轉變。磯邊行久1935年出生於東京,1954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油畫系,師從日本昭和時代油畫代表畫家之一小磯良平,加入多元媒體藝術家瑛九所組成的「民主美術協會」1,曾經接連參展當時前衛藝術聚集的《讀賣獨立展》2,並於青山設立工作室,嘗試版畫製作。受到瑛九與歐洲藝術的影響,磯邊的油畫作品漸趨抽象,更因畢業製作不符合校方規定,而無法如期畢業。
1961至1965年之間,磯邊創作了大量以石粉為材料,「紋章」形狀元素重複排列的作品,這些「紋章」令人聯想到50年代風靡流行的常春藤風格服裝上的裝飾,通俗的符號語彙複製,壁畫般質感,浮雕式的構造,成了磯邊獨樹一格的系列創作,開始受到國內外的矚目,並獲得創作大型公共藝術的機會。其後延伸發展出巨大驚喜盒般的木箱裝置,箱內格子裡排列著磯邊日常收集的商業標籤、卡片、印刷品、紋章等當時現代化大量生產的複製品,木箱外側卻引用十七世紀俵屋宗達3的〈風神雷神〉等日本近代繪畫,兩個不同時空在木箱的開關之間交錯,無法一舉透視作品整體面貌的設計,更加引發觀者打開蓋子的好奇心與慾望。2020年今日,我們則可透過磯邊的作品,窺視當年的社會大眾文化樣貌。
1965年磯邊於歐洲個展結束後,移居美國將近八年,從此藝術生涯有了巨大改變。利用空氣流動和降落傘衣創作「飄浮雕塑」,為首屆地球日創作「空氣穹頂」,開啟了他學習環境計畫之門,隨之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碩士班研讀,重心轉往生態環境之後,透過將環境問題視覺化,意圖喚起人們對環境變化的注意。1974年返回日本,在東京工業大學擔任教職的同時,亦受政府委託進行生態環境調查,並且持續發表環境藝術作品。
白石畫廊台北空間很榮幸地將舉辦磯邊行久的回顧展,本展亦是藝術家於台灣的首次個展。藉由藝術家提供的早年與近期照片,梳理回顧他的創作歷程,並將聚焦於磯邊1950至1960年代的創作,展出包含大學畢業作品在內的油畫創作、紋章系列、以及木箱等近四十件作品。
1:民主美術協會(Demokrato Artists Association),以瑛九(Ei-Q)為首,與泉茂(Shigeru Izumi)、早川良雄(Yoshio Hayakawa)一同於1951年創立,於1957年解散,該會拒絕畫壇的權威主義,提倡獨立自主精神,參加者不限藝術家,還包括藝評家、設計師等,陸續加入久保貞次郎(Sadashiro Kubo)池田滿壽夫(Masuo Ikeda)、靉嘔(Ay-O)、磯邊行久等。
2:讀賣獨立展(Yomiuri Independent),1949年至1963年間,由日本讀賣新聞社與東京都美術館主辦,無審查形式的展覽,給予前衛藝術家們發表作品的機會。
3:俵屋宗達(Sotatsu Tawaraya),活躍於十七世紀初期,被譽為日本近代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是「琳派」的代表性人物,其創作的〈風神雷神圖〉被選定為日本國寶。
Taipei
1F, No.1, Jihu Rd., Neihu Dist., Taipei City, 114, Taiwan
Tel: +886 2 8751 1185
Opening Hours: 11:00 - 19:00
Closed: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