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追根溯源,尋問裝飾的本質:京森康平的新視角
2025.03.31
INTERVIEW

藝術家京森康平一直以來持續創作著結合古今中外裝飾,並以精緻圖紋和鮮豔色彩為特色的平面作品。日前於白石畫廊銀座本館和新館舉辦展覽,除了藝術家迄今為止的裝飾繪畫作品之外,還展出可追溯其個人根源的黑白照片、影片和裝置作品等,能更深入了解其內心世界並進一步擴展其表現範圍的作品。透過這篇專訪,我們將深入了解京森康平目前達到的藝術新境界,以及為這次的展覽所做的嘗試。
「裝飾的本質為何?」-展現與隱藏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京森始終以「裝飾」為主題持續著創作。然而,在這次的展覽中則從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視角創造了一個新世界。新館一樓的設計主題即為本展覽的標題「Decorative Man」=「裝飾男」的房間。空間內放置堆疊著奢華品牌外盒的裝置作品、桌面上擺放著自我啟發書籍和寫有自我激勵文字的筆記的書桌、播放著影片作品的盒子等。
「這個空間展現的是過往我曾對設計和時尚流行等的世界抱持憧憬,並且尚未決定邁向藝術之路之前的房間。標題中的『Decorative Man(裝飾男)』指的是那些缺乏內涵,擅長表面功夫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我認為這不僅只是我自己本身的原點,也能說是與許多人的共通之處,因而選擇它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這次的新繪畫系列被取名為『Luxury Painting』。雖然主要特色仍是京森作品中特有的圖紋,但據說此系列作品的靈感源自於壁紙。在實際展示時,從作品延伸而出的壁紙也貼滿了一整面牆。
「就我自己的定義而言,『Luxury Painting』是指某種強調浮誇感的壁紙。壁紙有著遮蓋污漬、美觀的要素。圖紋本身的主題等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不顯露內在,同時裝飾外在的樣子。我一直以來會使用樹脂或張貼金箔等作為繪畫技術來創造會展現出此類光澤感的作品面貌。因此,此系列作品表達的就是這種膚淺價值觀般的事物浮現於表面的樣子,如同沒有內涵,只為了遮蓋、裝飾用的壁紙。」
京森表示,展現用的裝飾同時也可能成為隱藏用的手段。『Decorative Man』突顯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抱持著想在他人眼中顯得出色的欲望。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裝飾的起源」-鄉下少年發現到的美學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另一方面,在新館2樓則演出與以往的京森作品印象截然不同的黑白世界觀。空間中展示著京森在過去曾經實際居住過的老家照片、影片作品、甚至是曾在老家中的柱子。
「我一直以來都在創作與裝飾相關的作品,但當我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會如此執著於裝飾和點綴時,我試著回想自己的童年和成長經歷。我的老家是人口稀疏地區的鄉下酪農戶,
在我心裡對於自己是鄉下小孩這點感到自卑,因此不太會想跟其他人談起。家畜的味道、破舊的房子、沒完沒了的日常農務工作等,這類事情我一直不太想讓人看到或知道,而這種想法從我懂事以來便一直藏在我的內心中。」
京森說自己在國中時期就依稀想要曾為一名平面設計師。他想可能是在自卑感的驅使下,促使自己想朝相反的方向邁進、採取反動行為和憧憬。

京森康平《那些生物們沒有名字。》日期不詳 40.0 x 60.0 cm, 噴墨列印 / 雪面銅板紙上的鉛筆文字
「當我想到這一點時,我發現在我過去的活動中從來沒有展示過這些自己不想被別人看到的事物,或是童年時期的事物等,因為我想要把這些事物隱藏起來。我察覺到這種隱藏的行為與裝飾本身的性質有某些關聯,並促成本次的展覽。」
這些作品的誕生都是源自於將自己不想被別人看見的過去遮蓋起來的行為。播放的影片作品也是故意在投影機前面擺放一件鑄牛雕像,以遮蓋的方式展示。在立體作品中,則是在樹脂中加入牛奶混合加工而成。這些作品與京森的根源緊緊相繫。
「簡而言之,我是在裝飾自己的過去。我將荷蘭牛的圖紋和老家的風景照片以圖形處理的合成在一起。我認為利用遮蓋讓原始圖像變得難以看清楚,也可以說是一種裝飾。照片是一種紀錄的媒介,所以我認為它是能夠讓我更真實、更直接面對自我的媒介。正因如此,遮蓋的行為才會更具意義。」

白石畫廊銀座本館
「在繪畫方面,我可以自己決定構圖,能夠作為一個故事般描繪出來。在以往的作品中,對於裝飾的概念,我秉持著歷史上貴族和皇室透過裝飾來保有權力的想法來創作作品。當我想要跳脫繪畫中的故事時,我選擇使用照片這個媒介。如果是繪畫,大概可以透過想像來含糊其辭,但是照片則是捕捉真實存在的事物,因此能夠更真實且直接地面對自我。這也是為什麼從上面遮蓋的行為會這麼有意義。我不會說我是在覆寫紀錄,但是有一種從上面覆蓋過去的細微差別。我想這樣做才能展現出我所相信的美。」
京森所相信的美是指,「由於我一直以來都相信著裝飾,因此所謂的美就是其密度和規則。」「如果是規則或節奏的話,就會考量到要在哪裡做停頓,或是怎麼組合等,便與個人的價值觀相關。」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超越根源,邁向新的表現方式
對於喜歡京森以往作品的粉絲來說,此轉變可能會讓他們感到驚訝。然而,京森表示,比起過去的感性視覺表現,他更想要將正因為誕生在這個時代,並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會塑造出現在的自己的這件事展現出來。
「我認為藝術家所做的就是展現自我,並為他人帶來某種領悟。雖然許多看過本次展覽的觀眾也指出,『跟以往的展覽迥然不同』。然而,有趣的是,當他們看到展出的柱子時,也分享了在自己鄉下的老家也有這類柱子。對我來說,能夠透過作品想像別人的原始風景,正是藝術的迷人之處。現在,我對於自己的作品如何與社會相聯繫特別感興趣,因此才會創作出此類裝置作品。」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抱持如此想法的京森選擇的就是探索自己的根源。當被問到如此坦誠地展現自己的感受時,他說道:「我以前從未這樣將自己的過去展現出來,也不想這樣做,但我認為我應該這樣做。」
「一般來說,當一位藝術家開始自己的藝術生涯時,會先深入探索自己,找出自己的表現在哪,分析自己的內在,接著才開始表現。然而,我的情況剛好相反,我現在才意識到這才是本質的所在。
對我來說,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比起用語言表達,更應該跟隨自己的感性去做。雖然我一直都是從事著設計或時尚,但是我也開始嘗試以藝術表現作為其延伸。」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京森從平面藝術師轉型到精緻藝術的世界,並持續探索著裝飾。我們試著詢問他是什麼契機促使他如此大幅轉換方向。
「 去年秋天我去巡遊了歐洲,其中也包括德國一個有許多畫廊林立的城市。當我造訪這個城市時,雖然人煙稀少,但是在其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即便不多。當我在畫廊參觀作品時,雖然有許多是我看了也無法理解的作品,但是我認為在歐洲有許多人會去看他們看不懂的事物,並嘗試去理解它。而在日本,由於娛樂業和廣告極為發達,因此導致人們對於不知道的事物,較少會去深入思考。這讓我自己也想要再進一步去學習。」
這段經歷為京森帶來了新的觀點。
「因此我試著思考,對於與商業在面向上略有不同的藝術,我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創作時該如何更深入思考?作品如何與社會聯繫?思考這些問題便成為了我轉變的契機。」

白石畫廊銀座新館
「當我出國旅行時,我也曾想要再多加學習,也試著進入學術層面。當我吸收新知識到某個程度,並自行理解,甚至是也能理解藝術界的人們之後,大概又會回到原點,或是否定那些內容,然後在那裡不停打轉,但是我就算知道自己會如此也仍想朝那個方向邁進。」
當京森被問到今後會朝哪個方向邁進時,他回答道:「比起裝飾,我會更專注於如何基於自己的身份認同來創作作品。」地方出身的京森在目前生活的城市環境中,關注著地方城市與一級城市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最近新建的建築物都給人千篇一律、標準化的感覺。然而在我出生的鄉下,仍然保留著在被標準化之前的東西。在那之中的裝飾仍持續保留著各國的文化、傳統和手工藝等,並被保護至今,因此我目前正在探索著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來表現這些內容。」

京森康平
裝飾有時會成為社會的象徵,有時又會成為用來遮蓋、隱藏個人技藝或情感的手段。京森的作品生動地描繪出此雙關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