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從土成“陶瓷” |對寺倉京古而言何為陶藝

2022.10.20

展示陶藝及木雕等立體作品的兩人聯展「Fairy Whisper」(中文標題:囡囡對語)在白石畫廊台北空間好評閉幕。兩位藝術家都是擅長創作以嬰兒及幼童為主題的作品。其中,寺倉京古在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時便豪不猶豫地選擇主修陶藝,現在也依然持續在創作陶藝作品。這次我們特別向自學生時代起便全神貫注在陶藝上的寺倉老師詢問了關於陶藝作品的製作方法及陶藝的魅力。

陶藝作品的成型:手捏及泥漿燒鑄

在陶藝製作上存在著各種成型技法,而在此利用的是名為「泥漿燒鑄」及「手捏」的成型技法。寺倉老師迄今為止主要都是利用「泥漿燒鑄」來創作,然而在今年9月舉辦的展覽「Fairy Whisper」中首次嘗試以手捏技法進行創作。

手捏 Hand building

「手捏」是自古以來既有的成型技法,日本的繩文土器及埴輪等即是利用此成型技法製作而成。此技法最大的特色在於將黏土自由自在地橫向或縱向拉伸時,即可同時成型。

實際製作時,首先將揉圓的黏土放在手動轆轤的中心,製作將成為底座的基本形狀。在完成的底座上擺上搓成繩狀的黏土,並牢牢地與主體的黏土相黏成形,同時仔細確保兩者之間沒有出現裂縫。

寺倉談到手捏時說到,「由於黏土是除了從外部,也能從內部施力去拉伸製作,因此適合展現具張性又柔軟的鼓起。特別是在製作臉部表情時,可以從內部向外推讓臉頰鼓起,或是從外部向內按壓使臉頰凹陷等,能利用和緩的凹凸創造出精緻的臉部表情。」

以手捏製作的「炎」系列

泥漿澆鑄 Slip Casting

「月亮與兔子」系列的兔子原型與利用石膏製成的模具

「泥漿澆鑄」是指將泥漿(泥狀黏土)澆注進石膏模具中成型的技法,Meissen麥森瓷娃娃等即是利用此技法製成。

此技法大致的流程為製作原型→利用石膏製作模具→製作泥漿→澆注成型,過程繁雜,較耗費精力及時間。但由於能夠重複使用模具,因此最適合用於製作多個相似作品。此外,被稱為瓷土的土不適合手捏成型,因此當我想利用瓷土製作作品時,大多會採用泥漿澆鑄技法。

成型時,首先我會以塑像用的黏土製作原型,接著利用石膏製作模具。當形狀越複雜,所需的模具數量也必然會增加。

在接下來的澆注作業中,我會利用泥漿注滿已乾燥的石膏模具。當石膏模具吸收泥漿中的水分時,便會在模具內形成一層膜狀的形狀。由於石膏模型內必須隨時維持注滿的狀態,因此在等待的過程中我會持續添加更多的泥漿,直到完成所需的厚度。當厚度足夠時,會將多餘的泥漿倒出。

在已乾燥的石膏模型內注滿泥漿

此後,我會等到模具內的黏土硬化到一定程度後,謹慎地從模具中取出鑄件。趁黏土還具柔軟性的時候調整形狀並使表面光滑。

從石膏模型中取出鑄件

從模型中取出鑄件後,我會調整形狀好讓黏接處可以完美貼合,並使用泥漿黏接部件與主體,完成塑形。

黏接「月亮與兔子」系列的兔子主體與耳朵部件

寺倉老師談到澆鑄製作時說到,「即使是澆鑄,我講究的並非只是複製形狀,而是如同賦予每件作品個性及”靈魂”般,從模型中取出鑄件後,會稍微改變每個鑄件的臉部表情,即使乍看之下很難注意到,也肯定會對作品做一些改變。

成型技法的區分使用

當被問到「您在製作作品時,是如何區分使用成型技法?」時,寺倉老師回答道,「我會根據想創作的作品形狀選擇最適合的技法」。

「泥漿澆鑄可以製作多個相同形狀的鑄件,因此當我想將多個作品組合成一個裝置作品時,通常會選擇採用泥漿澆鑄技法。瓷土為白色且質地細緻,不適合手捏成型,因此當我想使用瓷土製作美麗的白色作品時,也會選擇泥漿澆鑄技法。而手捏技法無論大小或形狀都可自由創作,因此最適合在想專注於製作每一件作品時使用。」

失敗的鑄件及黏土廢屑在乾燥後重新製成泥漿使用

成型後,即可燒成

利用手捏及泥漿澆鑄製成的作品從素燒開始會採取相同的製作流程。在此將根據寺倉老師的製作流程依序介紹陶藝作品的燒成過程。

素燒 Bisque firing

素燒。寺倉老師花上約8~12小時,以800~900℃燒成。

讓利用黏土製成的作品慢慢完全乾燥後,進行第一次的燒成,也就是「素燒」。燒成溫度為800~900℃。根據作品的大小,大概需要花到8~12小時的時間進行燒成。素燒後,利用砂紙打磨完成最後的造型。

釉下彩繪  Under glaze painting

打磨後,利用陶藝用的顏料(釉下彩)為素燒完成的作品增添色彩。陶藝用的顏料(釉下彩)經過燒成後會改變顏色,因此需要事先準備好能作為顏色樣本的試片。

為了釉下彩繪的顏色樣本

我會邊參考試片,邊想像燒成後的顏色,然後塗上一層淡淡的顏色。除了畫筆之外,有時我會使用噴槍來產生顏色的漸變效果。

利用噴槍施加色彩的《炎》

寺倉老師也談到了她對眼睛抱持的獨特想法,「在釉下彩繪時,尤其是在描繪眼睛時,我會抱持著像是為作品賦予靈魂般的感覺,全神貫注地描繪著」。

為作品的眼睛進行釉下彩繪的樣子

上釉 Glazing

眼睛使用透明釉藥,皮膚則塗上啞光釉藥的「月亮與兔子」系列

釉下彩繪完成後,接著在其上方塗上釉藥。釉藥是一種經高溫燒成後會轉變成玻璃質的藥品,透過組合各種原料,即可展現出多彩的顏色及質感。在同一件作品上也可分別使用多種釉藥。

釉燒 High firing

釉燒。寺倉老師花約15〜17小時,以1230度燒成。

第二次的高溫燒成稱為「釉燒」。當黏土經過燒製後,其體積大小會比原本的黏土狀況縮小約10〜20%,釉藥則會轉變成玻璃質。

「就像在高溫的窯爐中,原本的物質”土”轉變成不會再恢復成土的另一種物質”陶瓷”般的變化,我認為透過將作品寄託給自己以外的”力量”,並且產生不知好壞的未知結果,正是創作“陶瓷”作品的魅力,當然這也讓人感到苦惱」,寺倉老師述說著陶藝的魅力。

釉上彩繪 Over glaze painting

釉上彩顏料

釉燒完成後的作品會再次塗上釉上彩的顏料(在約800℃高溫下溶化的釉藥)及金彩(混合金粉的液體)。寺倉老師是為了幫眼睛的顏色增添光澤,或著是為臉頰、鼻子和嘴巴添加紅潤氣色等而施加色彩。

眼睛因釉上彩繪而產生光澤的《炎》。

作品完成
在塗完釉上彩的顏料後,進行第三次的燒成(約800~840℃)。經過三次的塗色及燒成後,作品即完成。

寺倉京古《星之子》2022,11.5×13.5×30.0cm,磁土、金彩、泥漿澆鑄製作

取自「Fairy Whisper(囡囡對語)」展示光景,前方為《引導我的小小火焰》,後方為《炎》系列。皆於2022年採手捏創作而成。

寺倉老師談到製作作品時的苦惱及作品即將完成時的期待感時,說到「釉燒完成後,需等待約3天的時間讓窯爐內的溫度冷卻之後,才能從中取出作品,因此在開窯時,我總是既期待又焦慮地心跳不已」。

「當時的感受及想創作理想作品的心情時常促使我想坦率地持續創作下去」,寺倉在展覽舉辦之際,透露出她對未來的展望。

寺倉京古實際製作的樣子正在兩人聯展「Fairy Whisper」(中文標題:囡囡對語)的線上展覽中公開。請務必欣賞經由寺倉京古的雙手,從土轉變成“陶瓷”的眾多作品。

了解更多展覽詳情

Subscribe Our Mail Magazine

If you chose to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nd exclusive offers by email.

ARTIST

RELATED ARTICLES

FEATURES

  • ARCHIVE

  • ARTIST NEWS

  • EXHIBITIONS

  • GUTAI STILL ALIVE

  • SPECIAL

View more

MAIL MAGAZINE

訂閱電子報讓您不錯過白石畫廊最新消息及會員獨家好康資訊